6月為婆婆的病情憂心不已,同時妹妹也傳出頸部有許多腫塊,需轉診至榮總。


  


  起初是5月,她觸摸到頸部有一二粒似彈珠大小的顆粒,壓迫時會疼痛。便在林口長庚就醫,醫生穿刺後,告知都是血水,應無大礙。日久可自行吸收,腫塊即會消失。


  只是它們不但沒有消失,還愈發增生。妹妹遂又至署桃求診,醫生認為是某一種感染,開了抗生素。


  不料,病情完全沒有好轉,頸部愈來愈腫大,而且反覆發燒,甚至高燒到接近40度。


  再度到附近診所掛號,診所醫生認為她一再發燒非同小可,於是開了轉診單。


  


  匆匆送了二個孩子來我家,妹妹去住院檢查。自孩子出生,她就親自哺育小孩,二個孩子一個五歲,另一個才八個月剛斷奶,心中的牽掛及不捨可想而知。


  


  幾天後,婆婆病危。匆忙間,我沒法子當保姆了,連家中的小狗小鳥也得臨時託給朋友照料。


  


  


  就在送婆婆晉塔之日,同時妹妹通知我,醫生因她的切片組織都壞死無法培養,研判她的病情99﹪是淋巴癌。當時的心情的悲痛實在無法以文字描述。


  


  為了尋求第二意見,及考慮到日後的醫療照護,我建議妹妹到台大就醫。


  


  很幸運有人退掛,當天門診有88位病人,我們一早網路掛號竟然排到第6號。門診時,醫師說,怎麼看都不像淋巴癌!但實際上是什麼病,需要住院詳細檢查。這又燃起我們的希望,但願會有好消息。


  


  病床是很難求的,等待期間,熱心的朋友為我們掛了一位他認為很不錯的中醫,希望調養一下妹妹已很虛弱的身體。這段日子,病痛的不適及担心稚子等等壓力使她𣊬間消瘦了十公斤。中醫很仔細地把脈觸診,也認為和癌症無關,反而較像某種感染。


  


  終於等到住院通知,這離榮總通知她住院治療,算算已又過了一週之久,雖然,是想尋求第二意見,但心中著實担心不知這樣是否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?


  


  入院後,又是一連串的檢查,重新切片,該化驗該培養的,繼續等待結果。


  


  所幸,醫生判斷完全沒有癌症跡象,而是另一種罕見卻極易被誤診為淋巴瘤的“菊地氏症(Kikuchi’s disease)”,只需以類固醇治療即可。果然,投藥後,頸部的腫塊立刻以戲劇化的速度消失。


  目前,妹妹仍服用類固醇,但在持續追踪減藥中。


  


  



  這個暑假有悲有喜,也讓我體會到醫療有它的極限,好好正視自己身心靈的健康是很重要的。


  同時也謝謝格友們,持續關懷鼓勵我及為我們家庭代禱。總之,十分感謝你們!!


  近日買了幾本書,正斷斷續續地讀著,推薦李豐醫師的《善待細胞,可以活得更好》即使不是癌症病患也可以由其中得到正向的生活態度。



  


  


  


  網路資料:【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】


  罕見的『菊地氏病』 文/東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 劉育麟醫師


  


  『菊地氏病』(Kikuchi’s disease),是日本學者Kikuchi氏於1972年首先描述,病理學上表現為『組織球壞死性淋巴炎』,十分罕見。女性較為常見。典型特徵為頸部淋巴腺腫大,可能伴有不明原因發燒,約一半的病人血液檢查有輕度中性球減少及淋巴球增生等現象。後頸部三角淋巴結最易受侵犯,其它部位的淋巴結亦可被侵犯;所侵犯的淋巴結大部分為單一部位,但也有可能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淋巴結受侵犯;症狀可能有發燒合併有上呼吸道感染等,其它較少見者有體重減輕、噁心、嘔吐及夜晚盜汗。



  『菊地氏病』目前仍不知其致病因,有學者認為與第六型泡疹病毒有關,為良性疾病。頸部細胞穿刺只能判斷為淋巴結腫,確定診斷只有靠病理切片,容易被誤認為淋巴瘤,無其他特殊檢查可尋。通常切除後症狀會自動緩解,並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,大部份的病人都不會再復發。



  至於頸部腫塊可能原因為「發炎」(細菌病毒感染、淋巴結腫、肉芽腫等)、「良性腫瘤」、「惡性腫瘤」三種。通常發炎腫塊會有壓迫痛,而腫瘤反而常不痛不癢而容易被大家輕忽。良性腫瘤生長緩慢,而惡性腫瘤則在數週數月內就迅速增大。惡性腫瘤以轉移瘤較多,在台灣以鼻咽癌最常見,其次為口腔癌、食道癌、肺癌等,原發瘤以淋巴瘤為主。



  故不明原因的頸部腫塊達三星期未癒者,絕不可等閒視之,應儘速至醫院請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檢查。


  


  


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phne54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